逆鱗
龍,是我們中國古代傳說中的一種神蟲,有鱗、角、鬚和五爪,能飛、能走、能游、能興雲致雨,極具靈性。因此龍在中國歷史上,常被作為帝王的象徵;或被用來稱頌聖哲及才德出眾的人,而且龍也是佛教中重要的護法者之一。
在傳說中,龍的喉部之下,約一尺的部位上有「逆鱗」,全身只有這個部位的鱗是反向生長的,如果吾人不小心觸摸到龍的這一個部位,必會被激怒的龍所殺。因此,即使對再馴良的龍,也不可掉以輕心。
附註﹕由龍的「逆鱗」,我們可以進一步聯想到人類,無論人格多高尚、多偉大的人,其身上都有「逆鱗」存在。所謂「逆鱗」,就是我們所說的「痛處」,也就是缺點、自卑感。在人際關係中,我們有必要事先研究,找出對方的「逆鱗」所在,只要我們夠小心謹慎,不去觸及對方的「逆鱗」,就不會惹禍上身,甚至還能平步青雲。
雖說「誰人背後無人說,那個人前不說人?」但是「病從口入,禍從口出。」卻是不爭之事實。我們不能小看口舌的禍害及危險性,一句不負責任的話,弄不好會使人喪失生命,這絕不是危言聳聽。對任何人來說,被人揭瘡疤,都不是令人愉快的事;盡量不去提及他人弱點,才是待人應有的禮儀。在談人論事中,切記要口下留情,常言道「話到口中留三分」,這是一個重要的經驗之談。尤其與人交談時,不嘲笑對方的一時失態,不批評對方的一時失誤;經常口下留情,才是真正的君子之風。能如此,久而久之,和你交往的人,都會認為你是一個寬宏仁厚、胸襟坦蕩的人;有了良好的人際關係,腳下的路才能越走越寬。 (文章摘錄處﹕但盡凡心6集)